栏目分类
四野战将系列80:萧克(二)
作者:桅杆
萧克
将军正规军校毕业,从军队
基层做起,加之
有文化、善思考、肯钻研,在战争实践中练就了很强的军事能力。尤其在井冈山和
江西苏区
时
期,深得主席军事思想真传,善于指挥,多次独
当
一面,独立指挥作战。在
萧克
的军事生涯中,最能体现他指挥能力的,是红军时期
指挥
红
展开剩余96%6
军团
,在极其凶险的形势下完成
西征
。
本文
就来说说这些事。
(一)
首次独
当
一面指挥作战
萧克
自
1928
年
4
月
随朱德
上井冈山后,经过几年的历练,已经成长为红军高级指挥员。
在此期间,善于思考的
萧克
,认真学习和琢磨主席的军事思想,深得运动战精
髓
。
1932
年
9
月,
萧克
调任
湘赣苏区
任红
8
军军长。
湘赣苏区
包括井冈山地区,
是最早的根据地,但这时
与
江西苏区
以
赣
江为界,
已经
被敌军隔开,部队只有一个
2700
多人的
红
8
军。
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,
江西苏区
采取“御敌于国门之外”、“堡垒对堡垒”等战略战术,要求
湘赣苏区
也采取这些战术。此前
,
萧克
长期
在上级指挥下作战,只需要从战术层面考虑作战问题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因为
独
当
一面
,不仅要考虑战术问题,还需要研究战略问题
,
需
要驾驭
整个地区的战场形势
。
当时红
8
军兵力少,火力弱,刚由游击队编组而成的。这样的部队,根本无力对抗优势敌军,更别说“堡垒对堡垒”了。
萧克
到任后,一方面抓紧训练军队,一方面研究战略和战术。
对于敌军的进攻,
萧克
采取
江西苏区
前三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,
战略上
主动防御,
战术上
避强击弱、诱敌深入、
因
敌
而
变,在运动中歼敌
,连续打了
3
个胜仗,消灭了敌人大量有
生力量。在
湘赣苏区
近
2
年时间,是
萧克
军事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:一是独立指挥作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
;
二是学会了从战略层面思考和实施作战
,并经历了战争实践的检验
。
(二)
27
岁
指挥红
6
军团突破万般艰险
1934
年
7
月
23
日,军委给
湘赣
省委来电:“决定红
6
军团离开
湘赣
苏区,转移到湖南中部去”
;并指出这一“积极行动,将迫使敌
人
不得不进行战场上和战略上的重新部署,破坏其逐渐紧缩
江西苏区
的计划,以辅助
江西苏区
之作战”。
令人匪夷所思的是
,
军委电报不仅规划了红
6
军团
的
西征方向,还对行动路线和地域做了
非常
具体
的
规定:由黄坳、上下七地域的敌人工事守备的薄弱部或其以南,转移到桂东地域
;
第二步应转移到新田、祁阳、零陵地域发展游击战争和创立苏区的根据地,以后则向新化、溆浦向北与红
2
军团取得联系。
还指示“一切都要带走”,进行一次大搬家。电文很长
很长
,仅
看到这些
内容
,你对当时的
“瞎
指挥
”
可能
就
有所认识:对红
6
军团西征行动规定的如此具体,似乎前面没有敌军
阻挡,想怎么走就怎么走。
西征前,军委命令由任弼时、
萧克
和王震组成红
6
军团军政委员会,任弼时为书记。当时,任弼时和王震都是政工干部,
军事指挥主要依靠当时只有
27
岁的
萧克
。
1934
年
8
月
7
日,红
6
军团
(辖
17
、
18
师)
约
9000
人从
湘赣苏区
的
江西
遂川县横石出发
,
一路向
西
。敌
人
得悉后,
立即调集重兵围追堵截。敌情险恶,险象环生,部队行动异常艰难。在这样极端不利的局面下,
萧克
的指挥既果断、坚决,又机动、灵活,
忽东忽西,时
南
时北,让敌军摸不透我军
到底要干什么
,
要到哪里去
。
经过浴血奋战,连续突破敌军数道封锁线,在贵州清水江地区突破敌
18
个团的围堵,在
石阡县
境内
再次
突破敌
24
个团的包围。
10
月
24
日
,红
6
军团
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与红
2
军团会师
,
悲壮的西征之旅至此结束
。
整个
行程
2500
多公里,历时
78
天
,部队损失三分之二,但
顺利完成了中央赋予的
牵制敌人、
战略侦察和
先行
探路
等战略
任务。
(三)上级
瞎
指挥
,
导
致损失惨重
不为人知的是,
萧克
不仅要面对险恶的敌情,还要屈从
当时
不切实际的遥控干预。
9
月
8
日,
红
6
军团
进至
全州
西延
地区
,
接
上级
电令,要求
红
6
军团“
在城步、绥宁、武岗地区打击敌人,最少保持到
20
日,然后沿桂边境行动,与红
3
军(即红
2
这军团)建立联系”。
这是电令的意图是要红
6
军团
在原地
牵制敌军,配合红军
主力
即将开始的西征行动。
接电后,
萧克
只得指挥
红
6
军团
暂停西行,
在敌军的重重围困中
,
在
一个
不大的区域内
来回绕圈子,调动敌人
,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
。
9
月底,
为摆脱严重敌情,红
6
军团
进至乌江南岸,
准备渡
江
西进贵州腹地。
10
月
1-2
日,
上级
连
发三
电,严令“
绝未令你们渡乌江向西行动……
绝对不可再向西北转移”,
要红
6
军团
立即向
印江
方向
前进
,
与红
2
军团靠拢。接电后,
萧克
只得
指挥
部队
迅速掉头东返,
转向石阡境内
。
结果
,
10
月
7
日
在甘溪遭敌
24
个团
重重
包围
。
突围战斗异常惨烈
,红
6
军团
当时
已
陷入
绝境
,稍有疏忽就将全军覆没
。战斗
的关键时刻
,任弼时看到
萧克
神经
高
度紧张
,也有些沉不住气,问
萧克
:“怎么样啊?”
萧克
说:“坚决向东去,脱离这个地区,争取主动。”
经过
10
多天的血战和周旋,
萧克
指挥部队
最终
从绝地
突围而出
,抵达木黄与红
2
军团会师
。
但部队损失惨重
,
很多
队伍被打散,红
18
师师长龙云
等大批红军
牺牲
。
红
6
军团
整个
西征
行动
损失约
6000
人,
其中
一大半
是在甘溪
突围中
损失的。
这次损失,
上级
应
负
主要责任。
(四)
红
6
军团
“大搬家”的
教训
,并没有引起
上级
反思
不得不说,随后
红军
主力
长
征
,前期基本上是沿着红
6
军团西征路线前进的。
突破湘江后,遇到了与红
6
军团类似的形势:是向北与红
2
、
6
军团会师,还是向西进入贵州。向北,敌军已布置重兵堵截;向西,敌军力量薄弱。所幸的是,红军
主力
西征时,因为主席及时建议并坚持,
放弃与红
2
、
6
军团会师的计划,
西进贵州,躲过
了
一劫。
而红
6
军团就没那么幸运
了
,
他们
不得不听从
错误
的遥控指挥
,最后损失惨重。
可以,在
严重
敌情和
上级的
干预之下,
萧克
已经做得非常好了,其军事指挥
可圈可点。
应当说,
萧克
的指挥能力和红军的英勇奋战,是红
6
军团最终能够突出重围的两大关键因素。
在那种极端凶恶的形势下,换个指挥能力弱一些的将领,红
6
军团能不能突出去,
还
真的很难说。
同一时期派出的另一支先遣队红
7
军团,最终
就
全军覆没。
此外
,
红
6
军团在西征途中,经常向
上级
报告沿途情况以及敌情
,也报告了因为“大搬家”,
所
带的行李辎重太多,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和战斗。同时,
也报告了在敌军围追堵截之下,
辎重行李
在途中
大量损失
的
情况
。可
是,上级
并没有接受这个教训,“大搬家”行动更加严重
,在
承受
极为严重的损失后才醒悟过来
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5-05-2327岁萧克指挥红6军团突围,“大搬家”教训深,红军却重蹈履辙_苏区_战略_敌军
- 2025-05-215好运渐入佳境, 桃花运最旺的星座, 生活顺心如意
- 2025-04-12区域协同+全链条督导 枣庄打造对接长三角的“黄金水道”
- 2025-03-07异性之间分享这3个东西就是“越界了”
- 2025-02-03如何正确泡发海参,提升其营养价值与美味体验